月收入仅2000元 江西科研人员“还差钱”

2010-03-08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调研显示,江西部分科技人员的月收入仅2000元左右,相当于一般技术工人,八成以上科技人员不满现在的收入,为此,政协委员呼吁——地方科技人员“还差钱” 。

  面对每月只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85%以上的科技人员不满现状,超过7成的人把“提高收入”作为当前自己要实现的第一目标,部分中部地区科研院所因此发生严重的人才流失。

  这是今年“两会”期间一份调研报告反映的现实。2009年,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员会就“省级科研所科技人员收入情况”,对江西、湖南两省的8家有代表性的省级科研院所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科技人员的收入确实有点让人寒心。

  虽然,近几年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投入的加大,我国地方科技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和环境有明显改善,但调查显示,仍有31.6%的科技工作者年收入低于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水平。

  “省级地方科研院所总体收入水平较低,科技人员人心不稳。”据牵头负责本次调研的江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李华栋委员介绍,在江西,受调查的科技人员月收入平均为2119元,仅相当于一般技术工人,远远低于实行阳光工资后的公务员收入。

  江西省林科院1992年大学毕业入院的某助理研究员“晒”了自己的收入:每月应发工资仅有1593元,全年福利不足1000元,年总收入20116元。而本科毕业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按阳光工资标准,月应发工资2400元。科研人员收入远低于公务员收入,并呈差距拉大的趋势。

  李华栋说,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地方科技人员收入低,存在多种原因,如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科研院所的“五险、一金”至今没有与社保等接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科技人员不满目前收入分配机制。目前收入分配的最主要依据是“技术职称”,但调查中6成科技人员认为不合理,7成科技人员认为薪酬分配应依据“实际工作贡献”。在“认为薪酬分配应当主要依据什么”这一问题中,目前薪酬分配制度中的两项主要依据“技术职称”、“职务”并不为大多数科技人员所认同,同意这两项的总和仅有9%,而认为应按“实际工作贡献”的占71%。

  “科研单位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法。”李华栋说,目前对科技人员的考核主要是看申报立项、项目经费、鉴定成果、论文论著等方面,而很少关注鉴定后的成果是束之高阁还是进入了市场。

  此外,收入差距拉不开,非科技人员过多,科技队伍不精干,“引不进,留不住,辞不掉”现象突出。如江西省属科研院所2005年职工总数5969人,其中在职科技人员只有3108人,只相当于总人数的52.0%,如果考虑还有一部分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从事科研一线工作的人员比例不超过30%。由于科研人员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不明显,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与普通科技人员的收入拉不开,造成了一方面急需的高精尖人才引不进来,现有科研人员也人心浮动,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相对富余的人员又流不出去。

  “像我们这种中部地区的科研院所人才流失严重,有些毕业生来到院所后培养两年,就跳槽到企业或者高校。”李华栋说,作为区域科技资源的有力补充,地方科研院所是实现区域自主创新不可替代的力量。“但院所转制后,地方科研院由于财政支持不够、地方配套资金难到位等多种原因,收入偏低。”

  为此,九三学社递交了《关于完善体制机制 大力改善地方科技人员收入状况的建议》的提案。提案认为,解决科技人员收入低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提高科研事业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和分配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地方科研单位科研条件差、人才队伍不强、科研体制机制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的现状,提高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途径增加创收的能力。该提案还提出了若干建议,如提高科技人员收入水平、创新科研体制和科研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考评体系、优化科研管理队伍、加强中试基地建设等。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