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目 录
I.考查目标………………………………………………………2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3
III.考查内容………………………………………………………3
第一部分 历史………………………………………………3
第二部分 地理………………………………………………8
第三部分 政治…………………………………………… 13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16
I.考 查 目 标
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各门课程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一、历史
1.再认历史知识,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
3.阅读和解释材料,评价和运用材料;
4.掌握比较、分析、归纳、考证等基本历史方法;
5.组织论据,说明、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
6.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二、地理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3.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5.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6.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
7.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8.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三、政治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历史50分
地理50分
政治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70分(每小题2分,35小题)
非选择题80分
III.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历 史
一、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远古文化
(二)先秦
1.夏、商
二里头文化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2.西周
武王伐纣 分封制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诸子百家
(三)秦、汉
1.秦朝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光武中兴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3.秦汉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 造纸术 张衡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从统一到分立
三国分立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
屯田制 江南的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范缜 王羲之 三大石窟 佛教与道教
(五)隋、唐
1.隋唐政治
隋朝的统一 三省六部 科举制 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2.隋唐经济
大运河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曲辕犁 两税法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千金方》 唐诗
4.中外交流
玄奘 鉴真 遣唐使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1.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岳飞 经济重心南移
2.元朝
行省制度与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民族分化政策
3.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 沈括 郭守敬 宋词 元曲 《清明上河图》《资治通鉴》
(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明朝
君主专制的加强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末农民战争
2.清朝
清朝的建立 军机处 文字狱 收复台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徐光启 宋应星 李时珍 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魏源 林则徐 《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衰
金田起义 洪秀全 天京变乱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三)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
(四)民族危急的加深
1.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台湾行省的建立
2.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五)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天演论》
2.百日维新
(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同盟会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白话文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
(八)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北伐战争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九)国共对峙的十年
1.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 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2.日本侵占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十)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2.国共合作抗日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3.抗日战争的胜利
(十一)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
2.三大战役
3.国民党政府覆灭
三、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政协 《共同纲领》
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
3.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二)在曲折中前进
1.中共“八大”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林彪、江青集团的覆灭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的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区的设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
(五)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尼克松访华
(六)新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四、世界近代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2.文艺复兴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加尔文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三)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华盛顿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四)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欧洲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2.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雅各宾专政
3.法兰西第一帝国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瓦特与蒸汽机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
(七)沙皇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2.1861年农奴制改革
(八)美国内战
南方奴隶制 林肯 《解放宣言》
(九)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国 明治维新
(十)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
3.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五、世界现代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大军事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巴黎和会
(二)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
2.新经济政策
3.工业化和集体化
(三)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德国入侵波兰 珍珠港事件 《联合国家宣言》
2.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攻占柏林 日本投降
(五)冷战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北约和华约
3.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六)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第三世界的兴起
2.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七)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3.欧盟的建立
第二部分 地 理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太阳系及其成员。太阳概况。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南、北半球及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昼夜更替和时差。时区的划分、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地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四)地壳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陆地地形的种类: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海底地形的种类:大陆架、大陆坡、
大洋底(洋盆、海沟、海岭)。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
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六大板块及其运动。
火山。地震。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五)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世界降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环流。
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六)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风海流。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
(七)陆地上的自然带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二、世界地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及其比例,全球陆地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和界线。
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二)亚洲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分区。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着。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日本:领土组成。经济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国家联盟。
印度:人口。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作物。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亚的位置,干旱的气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石油资源。
西亚的位置。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干热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缺乏。
(三)非洲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海岸平直。几内亚湾和马达加斯加岛。高原大陆,主要的高原、山脉。刚果盆地。非洲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撒哈拉沙漠和东非裂谷带的分布。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丰富的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居民(黑人、阿拉伯人、欧洲人后裔)的分布。非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埃及:位置。世界长绒棉的重要产区。旅游业。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
(四)欧洲
欧洲大陆的轮廓特点,主要半岛、岛屿、海峡的分布。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冰川地形广布;阿尔卑斯山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河网稠密,水量丰富;主要河流的分布。欧洲的旅游业。欧洲主要国家和首都。欧洲联盟。
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德国,各国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工业区。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的东西差异。伏尔加河、贝加尔湖。煤、铁、石油和森林资源。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五)北美洲
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东西排列的三类地形。密西西比河,五大湖。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和民族。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农作物。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南美洲
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的分布。暖湿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矿产资源的分布。水能资源。热带经济作物。居民。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特点。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七)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
澳大利亚:位置。地广人稀。气候、植被带呈半环状分布。居民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首都堪培拉。悉尼。
(八)南极洲
南极洲的位置特点。冰原大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意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九)世界的交通
世界主要航海线和重要港口。重要的海峡和运河。亚欧大陆桥。
(十)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领土面积。疆域的四至点。陆疆和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领海和内海。主要岛屿和半岛。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首府)及位置。
(二)人口和民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华侨和侨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我国的民族
政策。
(三)地形
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及其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的特点及分布。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地质灾害。
(四)气候
我国的温度带。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及其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
(五)河流和湖泊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主要外流河。主要内流河。主要淡水湖。主要咸水湖。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主要支流。三峡水利工程。灌溉之利。“黄金水道”。巨大的水能蕴藏。
黄河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交通运输业
主要南北铁路干线。主要东西铁路干线。主要铁路枢纽。
重要公路干线。
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松花江航道。
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高雄、香港。
2.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七)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划分。
(八)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西部开发的意义、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措施。
(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旅游业。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经济。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东部山区、西部平原。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工业发展的特点。旅游业。主要城市。
四、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及其组成。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的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大林区。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水能的特点、分布。核能及其特点。
能源的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
(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协作条件;劳力和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工业布局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区位因素。
(五)人口和城市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三大宗教的分布。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人类和环境
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政 治
一、哲学常识
(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运动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3.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3.理想的类别和作用。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艰苦奋斗。
二、经济常识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
4.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2.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三大产业的划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公民的经济生活
1.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税收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3.储蓄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个人理财。
4.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顺差和逆差。
三、政治常识
(一)我国的国体
1.国体。国家职能。民主与专政。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对内对外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
4.“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二)我国的政体
1.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
1.政党及其特征。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基础。
(四)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
(五)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时事政治
(一)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年度间(上年七月——当年六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l~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
A.浙江余姚B.西安半坡C.陕西蓝田D.云南元谋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规定的标准字体是
A.楷书B.隶书C.小篆D.行书
3.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
A.福建省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理藩院
4.19世纪末,日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B.长城以北C.福建D.广东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的是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土地国有
C.减租减息D.赎买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7.196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全面调整国民经济B.完成三大改造任务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
8.16世纪宗教改革中,主张先定论的是
A.但丁B.加尔文C.马丁·路德D.达·芬奇
9.英国1688年政变的结局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B.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D.处死查理一世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
A.仿照西欧样式建立海军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生活习惯西欧化D.废除农奴制
11.19世纪末,在非洲侵占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比利时
12.1993年11月,欧洲12国组成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欧洲联盟B.欧洲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
13.气候的三大要素是
A.湿度、气压、风力B.气温、降水、气压
C.气压、气温、湿度D.风力、降水、气温
14.衡量地表形态的高度标准是
A.丘陵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
B.高原绝对高度一般在2000米以上
C.山地相对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
D.平原绝对高度一般在50米以下
15.当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我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华南一带进入梅雨季节B.冷空气加强并频频南下
C.白昼越来越长D.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16.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利用地下水资源时,为避免地下水漏斗区的出现与城市地面的下沉,
采取了回灌等措施。这一实例说明了
A.人地关系始终是对立的B.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可协调的
C.地下水的数量是恒定的D.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不变的
17.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范围最广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18.下列四组资料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是
A、
月份
|
1
|
4
|
7
|
10
|
气温
|
6.9
|
13.7
|
24.7
|
21.2
|
降水
|
79
|
72
|
18
|
65
|
B、
月份
|
1
|
4
|
7
|
10
|
气温
|
3.7
|
13.1
|
25.1
|
22.8
|
降水
|
48
|
135
|
146
|
97
|
C、
月份
|
1
|
4
|
7
|
10
|
气温
|
5.2
|
7.2
|
14.4
|
9.6
|
降水
|
57
|
64
|
76
|
68
|
D、
月份
|
1
|
4
|
7
|
10
|
气温
|
-2.9
|
7.7
|
18.8
|
8.2
|
降水
|
32
|
40
|
84
|
39
|
19.当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30′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0.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降低农产品价格B.开拓市场
C.丰富农产品品种D.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1.工业部门布局与自然资源联系最紧密的是
A.冶金工业B.水力发电C.化学工业D.机械工业
22.根据各概念之间相互关系,右图中I、II所指的是
A.太阳能、地热
B.煤、海洋能
C.沼气、石油
D.天然气、核能
23.受寒潮和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的地区是
A.南亚B.欧洲南部C.非洲南部D.美国中部和东南部
24.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而在南方地区,连续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这启发我们注意
A.联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5.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已经过去30多年了,发生在1978年的这场讨论为改
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能够把各种意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B.实践能够把现实变为理想
C.实践能够把各种现实情况加以比较
D.实践能够把观念变为现实并加以比较
26.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即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原
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
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理性认识
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
27.在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中,运动员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基础。只要顽强地拼搏,即使失败,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意志和精神体现了
A.意识对身体的最终决定作用B.意识对自我的激励作用
C.意识的能动作用D.意识对身体状况的反映
2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多变”的原因在于
A.居民收入的变化B.商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C.市场供求的变化D.商品功能的变化
29.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商品的价值来源是
A.技术B.资本C.劳动D.自然资料的属性
30.“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这句话表达了要处理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是指
A.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B.扩大再生产和社会物资储备的关系
C.消费和储蓄的关系D.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1.就长期性和根本性而言,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增加就业
3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实践,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08年2月28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介绍我国30年来法治建设取得的7个巨大成就时,第一个被介绍的就是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
A.我国政府的所有机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行政
B.司法机关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也要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D.祟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4.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
A.联合国大会B.国际法院C.安全理事会D.秘书处
35.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各方面都有适当的比例。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一事实集中反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团结原则B.民族平等原则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D.民族融合原则
二、非选择题:第36~41小题,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6.(13分)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然则鼓民力奈何?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
至于近世,则欧罗化(欧洲)国,操练形骸,不遗余力;饮食养生之事,医学所详,日以精审。
中国礼俗,其贻害民力……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于指不胜指。而沿习至深,害效最着者,莫若吸食鸦片、女子缠足二事……孰知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胥于此焉。
摘自严复《原强》
(1)材料中所说的“民力”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出当时贻害民力最甚的礼俗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说出“鼓民力”的具体措施及其目的。
37.(13分)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一位(英国)政论家说:“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交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商品的自由交换必将盛行于各地。我们对他们的原料敞开大门,同样,他们的港口也将对我们大大敞开。”
材料二
(印度)莫卧尔皇帝派兵干涉,但败于敌手,被迫授予东印度公司以征收当地赋税之权……1814年,印度对从英国进口的毛织品仅征2%的关税,棉织品、丝织品仅征3.5%的关税。相反,英国对从印度进口的原棉征税很轻,但对印度的棉织品征的税高达70%~80%。结果,在1814年至1844年30年里,印度棉织品输入英国的数量从125万匹跌到63000匹,而英国棉织品输入印度的数量从不到100万码增加到超过5300万码。
材料三
1840年,查尔斯·特里威廉在英国上院特别委员会作证时说:“素有印度的曼彻斯特(英国纺织工业中心)之称的达卡,已从一个非常富庶的城市衰败为异常贫穷的小镇。”(另有记述称:“这种衰落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发生在其他所有地区。”)
摘自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
(1)英国鼓吹“自由贸易”,对其他国家有什么要求?
(2)根据材料二,英国对印度是如何实行“自由贸易”的?
(3)根据材料三,英印纺织品贸易对印度有什么影响?
38.(14分)读下面的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下部的地形剖面所对应的横切线是图中的 线。
(2)图示的地形类型是 。
(3)图中最高的等高线是 米,最高、最低两条等高线垂直高差为 米。
(4)若在东部从南到北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应选择在海拨 米至 米之间的高度修建。
(5)计划在D处修建水坝,若水坝在图上的长度为0.5厘米,水坝的实际长度应是 米。
39.(14分)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所表现的景象是水循环过程中的 环节,图中景象与自然过程相比,显着不同在于 。
(2)图中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来自 、 两个方面。
(3)图中达标水排放口与污水进入口相比,水中的 将会增加, 、 将减少。加速污水处理的环境因素有 、 。
(4)面对水污染问题,人们在用水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 ;另一方面要
注意 。
40.(13分)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政府力推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出现了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直播新闻发布会、百姓明白卡、政府公报、“政务超市”等新生事物,从而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政府正在逐步被服务型政府所取代。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
请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政治常识的有关道理说明在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41.(13分)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
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请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意义。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C5.A6.C7.A
8.B9.A10.D11.B12.A13.B14.A
15.B16.B17.D18.A19.B20.D21.B
22.A23.D24.C25.D26.D27.C28.C
29.C30.D31.A32.B33.D34.C35.B
二、非选择题
36.(1)民众的体质。
(2)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种族羸弱,国家贫穷,军队战斗力差。
(3)发展体育和医学,改良生活方式;革除陋俗,富国强民。
37.(1)开放门户,允许英国商品自由流通;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
(2)凭借武力获得印度的部分征税权;制定并实行了不平等的关税制度。
(3)印度纺织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纺织业地区经济衰落。
38.(1)CC′
(2)丘陵
(3)29050
(4)250260
(5)200
39.(1)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的参与和影响(人类控制)
(2)生产(工厂) 生活(城镇)
(3)溶解氧 藻类 细菌含量(或混浊度等) 日光 风
(4)减少污水排放 节约用水(次序颠倒也可)
40.(1)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国家和政府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百姓对政府提出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要求。
(3)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有许多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一些政府部门客观上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服务意识淡漠等状况,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势在必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深化。
41.(1)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没有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必须在特殊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才能体现。这就决定了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时代特征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矛盾特殊性比矛盾普遍性内容更加丰富,普遍性只是特殊性中共同的、本质的规定。离开中国国情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等特殊性结合起来,才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引领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点击下载word版: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推荐阅读:
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