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考申论热点:公务员殴打父母案

2011-11-04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硕士公务员殴打父母 高学历者道德水平亮红灯
  【背景链接】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今年,一则公务员殴打父母的新闻在社会吵得沸沸扬扬。这名殴打父亲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职员。对于记者“为何要打父亲”的提问,廖某以“家庭矛盾”四个字回应,并称“你们还要管啥,(我和父母)反正都这样了,无所谓了”。虽然此事到底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内情不得而知,或者其中有如廖某朋友所言,农村的父母很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认为辛辛苦苦把儿子培养成人,儿子应该回报父母,而妻子责怪家穷,夹在中间的廖某忍耐很久最后才出现这样的事件。但是,这又岂能成为殴打父母的理由?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廖某来自农村,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唯一的男丁,学习很好,家里对他一直疼爱有加,很少要他干农活,他大学的学费就是靠着姐姐打工挣的。在同事眼里,他是个很上进、勤奋,沟通能力很强的好青年,可是他却多次殴打父母。廖某认为,这是因为他和来自农村的父母沟通不畅,长期发生冲突。
  一个在别人眼里很有耐心,能够和同事沟通很好的人,却没法和自己的父母沟通,直到拳脚相加。廖某认为,这是因为父母和别人不同,“我想吃个糖父母不给,我可能就会哭;但是我想找同事要个东西,对方不给我也不会有什么别的行为。”
  所以,有心理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廖某的压力太大,最亲的人成为了他发泄负面情绪的出口。廖某是一个成年人,无论如何,不能正确地处理自己的压力和困境,以殴打父母的方法来发泄怨气都是为人不齿的。但是,单单道德谴责意义很小。现代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最终展现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冷酷的恶毒,可以回溯到他的童年关系,而且多数可以回溯到他与父母的关系。尽管廖某儿时的信息很少,不过,从家里唯一“继承香火”的男丁、“姐姐打工供他读大学”等细节都可以看到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
  廖某身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只是他比较极端罢了。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312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6%的人坦言与父母有矛盾,其中59.7%的人和父母“存在代沟”,8.9%的人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1.0%的人和父母“无法沟通,水火不容”。仅28.2%的人和父母关系“很融洽”。在一个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的调查中,中国高中生和父母的关系也是最不好的。近两年,一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组得到了很大响应。
  [对策措施]
  有一个著名的“恒河猴社会剥夺实验”。知名心理学家哈罗把刚出生的小猴和母猴分离,拿绑有奶瓶用铁丝制成的“铁丝妈妈”和用布片制成的“布片妈妈”来代替真正的猴妈妈养育小猴。结果发现,这些被模拟妈妈抚养长大的猴子与其它处于正常环境下长大的猴子相比,显示出许多异常的行为方式。有的性格易怒,有的则孤僻,害怕与人交往。猴子身上的事情在人类身上同样会发生,心理学家鲍尔比等人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认为,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社会化、认知能力、人格发展、人际关系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事实上,中国最多的就是沿袭“孝道”的“权威型父母”,总是把自己的观点、想法一味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服从。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主见,不能独立去应付困难,产生了依赖性和自卑感,甚至做出一些出格之事。中国还有一类父母,或者说父母的父母,习惯性对孩子纵容、溺爱,这样的孩子容易蛮不讲理,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
  所以,要让孩子有基本的人性,有基本的公民素养,最为需要的是父母的平等的、富有爱心的教育 。父母不把孩子视作自己的私产,不在爱的名义下去伤害,这样,孩子的人格才是独立的、完整的。
  不久前廖某的母校北大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推荐生标准中,明确将“不孝敬父母”列为“不得推荐”的第一条。虽然这被认为“看上去很美”,而实操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有父母为孩子获得推荐机会而护短之忧,但是,北大意识到德育要以孝敬父母为先,将不孝者拒之门外,即便有点“复古”味道,依然值得支持。而更值得期待的是,将“孝道”作为人的道德观教育的重要成分,进入更多大学的课堂。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公务员队伍的教育与考核也有必要进行反省。眼下,公务员的招录几乎以技能考试为唯一的准入条件,对于“德”的考评虽然已经表现出特别重视,却缺乏严格科学的鉴别机制。公务员上岗之后,培训与考核也集中于业务,“德”方面也仅仅盯住是否廉洁上。对于公务员的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伦理培育基本没有涉及,家庭暴力通常更是被认为是“家庭私事”,这无疑使公务员不将家庭暴力当一回事。廖某在同事眼里“颇有才华、为人低调”,曝出殴打父母的事只是“非常诧异,不敢相信”,这一点也不奇怪。
  诚然,公务员殴打父母已涉及法律的问题,但最基本的家庭道德伦理缺失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廖某“已经认错”,但愿公务员们都能知道其中的错。而且,警示我们的大学以及政府部门对人的道德教育能够重视、加强。

  推荐阅读:
  2012年公考申论热点:助人为乐亦为“忧”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