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年江西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来看,江西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基本稳定,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启动,3月中上旬报名,4月中旬笔试。江西公务员考试网(www.jxgwy.org)专家提醒想要参加江西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早作准备,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在起,结合江西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复习备考,帮助各位考生把握公考方向,预测命题趋势,详解各类题型,掌握解题技巧,轻松攻克江西公务员考试。
细节判断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中必考题型,纵观近几年的公考,其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又快又准地来解答细节判断题目对于公考成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一、题型概述
什么是细节判断题呢?我们可以通过题目的提问方式来进行辨别。如果题目的提问方式为: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我们就此可以判断题目为细节判断题。
二、解题思路
(1)时态(已然、未然、进行),相互偷换。
时态上的偷换常被列为错误选项来干扰考生,因此考生再作答过程中就要严格注意有关事态的表述,如“将”、“要”一类的引导词均表示将来时态;“已”、“已经”、“过”、“了”均表示过去时态;“着”、“正在”等则表示正在进行时态,因此考生在做细节判断题时,一定要引起极大注意,对应原文重点分析选项有无时态上的偷换。
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A.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将解决中国女足所面临的问题
B.广泛开展交往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
C.中国女足的活动,由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
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解析】A。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时态和概念的把握,原文的一个“将”字就明确指出其时态为将来时,而D项的表述时态“已”为过去时,从时态的角度来讲就不符合,属于典型的偷换时态。同时首句的信息还可以对C项进行判断,原文指的是对“中国妇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而C项将其偷换成了“中国女足的活动”,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B项的表述则属于典型的偷换逻辑关系,根据原文“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可知三者均是中国女足面临的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并举,不偏不重,而B项将其偷换成了条件关系,因此表述错误。只有A项无论从时态还是内容上均与文意相符,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2)数量(多量、少量、中间量),相互偷换,随意扩大或缩小。
所谓数量,就是确认原文和选项中的表述从数量的角度讲是否吻合,没有扩大抑或缩小,因此现将数量的表述进行如下梳理:如“大多数”、“很多”、“许多”、“广大”、“广泛”、“一片”、“大量”、“大部分”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多的数量概念;“数”“少部分”、“少量”、“一小部分”、“某个”、“某种”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少的数量概念;而“某些”、“一部分”、“一些”这样的引导词则比较特殊,处于游离状态有时趋于较多,有时趋于较少,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考生作答时务必注意数量上的表述与原文是否吻合,从而判断其真假。
例:来自卧龙的雌性大熊猫“琳琳”和成都的雄性大熊猫“师师”将成为“基因交配”的主角。据专家透露,人工饲养场内的大熊猫许多天性已退化,让它们自然交配十分困难,圈养下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不到10%,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仅24%。“基因交流”是为了调整大熊猫的血缘关系,增加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缺乏多样性
B.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已不能自然交配
C.大熊猫已成功实施跨地“基因交流”
D.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超过四分之一
【解析】A。根据原文中“圈养下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不到10%”一句可知B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的表述可知此事尚在试验过程之中,因此C项的表述过于确定。偷换了时态,不符合文意。根据原文“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仅24%”可知D项表述错误,事实上是不到四分之一。
(3)逻辑关系(并列、条件),相互偷换,随意扩大或缩小。
每一段文字都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前后或为因果关系,或为条件关系,或为转折关系,或为并列关系,总之在作答过程中注意比较选项与原文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否则极容易失分。
例。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处在竞争环境中的青年,不得不经常考虑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婚姻、教育……他们逐渐疏离社会,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心理——“社会焦虑”由此产生。比如有些青年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急剧变化
B.个人的就业、住房等问题
C.对未来风险的不可预知
D.社会责任感突减
【解析】D。根据首句即可判断D项不是其原因,因为首句的表述非常明确“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意味着“社会焦虑突增”是因,而D项的“社会责任突减”是果,所以D项混淆了逻辑关系,属于典型的因果倒置。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偷换形式外,还有概念、范围、话题的偷换,只要考生仔细将每一选项带到原文去对照,不难选择出正确的选项。但是只了解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题解题技巧还不够,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掌握做题技巧,下次遇到细节判断题时就会迎刃而解。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