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1.我们如今有铺天盖地的新信息需要去消化和记忆。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里,都________地涌现出新鲜事物。当不同信息同时涌现在记忆中,人们会无法________出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甚至还会禁不住去思考那些尚未开始做的事情,于是会出现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源不断 筛选 顾此失彼
B.滔滔不竭 挑选 杞人忧天
C.络绎不绝 遴选 应接不暇
D.层出不穷 甄选 急于求成
2.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________,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________。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滤 偷梁换柱
B.整合 断章取义
C.评价 混淆是非
D.审核 以偏概全
3.名校办分校是近年来冒出来的新生事物,这项举措受到各方意见的________:“名校连锁”是否________,是否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 有名无实 背道而驰
B.质询 名实不符 不谋而合
C.质疑 名存实亡 分道扬镳
D.质询 名不副实 南辕北辙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第一空与“铺天盖地”相对应,表达新信息之多。B项“滔滔不竭”形容口才好,说话多,不能用来修饰信息;C项“络绎不绝”形容人来车往,热闹的场景,亦不可搭配信息,故排除B、C两项。D项“层出不穷”为迷惑项,“层出不穷”意为连续不断地出现,与后文中“涌现”的搭配为语义重复。以后两空验证,“筛选信息”指把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找出来,符合语境。第三空,根据“甚至还会禁不住去思考那些……”说明人们会因为“这些不相关的信息”“尚未开始做的事情”的影响而失去很多其他与目前情况相关的信息,所以“顾此失彼”符合文意。
2.A【解析】第一空,根据前后文语义可知,空格处所填动词即对信息的处理动作不利于自由的实现,“整合”与“评价”不会影响自由的实现,故可排除B、C两项。而“审核”与“过滤”均可能对自由造成影响,但相较之下,“过滤”一词更能体现出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于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的筛选与清除,而“审核”并不绝对或并不直接带来筛选与清除,故此处用“过滤”最为恰当。以第二空验证,“偷梁换柱”比喻玩弄手法,偷换概念,暗中改变事物的性质或内容。与后文“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对应恰当。
3.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第一空,“质疑”指提出疑问以求解答;“质询”指质疑询问,多用于国家行政活动。文中提及的是名校办分校这种举措和各方的态度,不涉及国家行政活动,因此“质疑”较符合语境。答案锁定A、C两项。第二空,名校办分校,各方质疑的是分校是否具有与本校相当的办学质量,A项的“有名无实”符合语意,“有名无实”指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而如果用C项的“名存实亡”意思则是说实际上学校已经消亡,不合文意。第三空,文段的意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方的希望,而在名校办分校时各方质疑这个举措和均衡发展的方向是否相符,因此A项的“背道而驰”符合文意,“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