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4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1.所有人都有心脏病突然发作的可能,防范心脏病的突然发作不应是那些拥有心脏病史的人的“专利”。只有在心脏病第一次突然发作时挺过来的人,才能够“幸运”地拥有自己的心脏病史。
据此,可以推出:
A.如果一个人能够“幸运”地拥有自己的心脏病史,那么他一定是在心脏病第一次突然发作时挺过来的人
B.如果一个人能够“幸运”地拥有自己的心脏病史,那么他一定在自己心脏病第一次突然发作时没有挺过来
C.没有心脏病史的人不需防范心脏病的突然发作
D.只有时刻防范心脏病的突然发作,才能在心脏病突然发作时挺过来
2.在一项实验中,让80名焦虑程度不同的女性完成同样的字母识别任务,同时在她们头上放置电极,观察大脑活动。结果表明,焦虑程度高的女性完成任务时脑电活动更复杂,更容易出错。实验者由此得出结论:女性焦虑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焦虑程度高的女性与其他女性相比在实验前对任务不熟悉
B.女性焦虑时,大脑会受到各种思绪的干扰而无法专注
C.女性焦虑容易引起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等心理问题
D.有研究显示,焦虑和大脑反应错误率是正相关的
3.某国的科研机构跟踪研究了出生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1万多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其间测试了他们在13岁至18岁时的语言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归纳能力。结果发现,在此期间语言能力远低于同龄人水平的青少年,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较高。研究人员认为,青少年期语言能力的高低将是预测成年后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质疑上述观点?
A.青少年期激素分泌水平异常,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语言能力发展迟缓
B.患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其归纳能力相比语言能力的发展更加缓慢
C.许多精神健康的脑肿瘤患者在青少年时期也经常出现语言能力发展迟缓的问题
D.适当的教育可显著提高青少年的语言能力,但对中老年人影响不大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只有在心脏病第一次突然发作时挺过来的人,才能够‘幸运’地拥有自己的心脏病史”是“只有A才B”形式,A是B的必要条件,可以转换成“‘幸运’地拥有自己的心脏病史的人,一定是他在第一次心脏病第一次突然发作时挺过来的人”即A项所述;B项错误,由“所有人都有心脏病突然发作的可能”推出所有人都需要防范心脏病的突然发作,所以C项错误,D项题干中没有提到。
2.A【解析】论据为:实验结果表明,焦虑程度高的女性完成任务时脑电活动更复杂,更容易出错。论点为:女性焦虑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A项表明是另有他因,否定了结论;B项说明焦虑时的状态,与题干论点无关;C项焦虑引起其他心理问题,与论点无关;D项是对结论的支持。
3.C【解析】论点:青少年期语言能力的高低将是预测成年后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标。论据: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13岁至18岁时的语言能力远低于同龄人水平的青少年,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较高。论点和论据均强调了青少年时期语言能力水平和成年后患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A选项:强调的是青少年时期语言能力发展迟缓及其原因,与成年后是否患精神疾病无关,属无关选项,排除;B选项:归纳能力如何不在本题论述范围之内,属无关选项,排除;C选项:通过举反例说明许多精神健康的人青少年时期语言能力水平也低,即青少年时期的语言能力并不能正确预测成年后是否患精神疾病,削弱了论点;D选项:论述的是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语言能力,与是否患精神疾病完全无关,属无关选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