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演练(2)

2016-05-11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1.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2.当代人类学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某种人格气质。它往往选择一种气质或融合几种相关的气质,并且把这种选择“专断”地揉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文化气质论给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照。如果我们的视野从“美学”扩延至“审美文化”范畴并且假定中国审美文化具有某种特殊气质,那么对这种气质的类型、构造、成因、背景等等的探究和识别,无疑会拓展出一种新的学术疆域。
  
  这段文字中的“新的学术疆域”最有可能是指:
  
  A.中国美学的文化根源
  
  B.中国审美文化的流变
  
  C.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
  
  D.西方美学对中国的影响
  
  3.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能测试出来。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
  
  B.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
  
  C.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
  
  D.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学习西方时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这一观点,随后从“主体意识”“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两个方面论述支撑这一观点的原因。分析选项可知,A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B、D两项主体都为“中西方”,而“西方”并非文段重点;C项“自身强大”与“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非同一概念。
  
  2.B【解析】本题为词语理解题,首先定位原文,“新的学术疆域”位于文段末尾,因此重点关注词语所在的尾句。由“我们的视野从‘美学’扩延至‘审美文化’范畴”可知,新的学术疆域不再是美学,而是扩延至的“审美文化”范畴,根据此主题词判断,可排除A、D两项。而C项中“西方审美文化”在文中无从体现,故亦可排除。
  
  3.A【解析】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提出研发出新型的“眼球测谎仪”,按正常逻辑,接下来应介绍这一新型仪器如何使用,故A项为正确答案。B项“广阔前景”与D项“发展趋势”语义接近,但与原文的衔接都过于突兀,不符合正常说明文段的逻辑开展;C项未包含“眼球测谎仪”这一主题词。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