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每日练习(2017.2.20)

2017-02-20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1.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2.正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引发外部对其行为的某种反应,导致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负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撤销令个体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正惩罚的是:
  
  A.禁烟标识贴出后,在办公室吸烟的人明显减少
  
  B.母亲要求小明不写作业不得出去玩
  
  C.某人因酒驾被处罚后,再没有酒驾
  
  D.冰棍解暑,所以夏天冰棍很畅销
  
  3.签名效应是指当人们在纸上写上自己名字时,大脑中的自我意识会加强,此时看到喜欢的东西,更容易把物品和自己联系起来,产生“这个东西真适合我”等想法,从而激发购买欲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可用签名效应解释的是:
  
  A.快递公司坚持“先签字后验货”的做法
  
  B.采取实名捐款的办法能够募捐到更多善款
  
  C.手术前,患者被要求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D.中介公司要求租客在看房前签订《看房协议书》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扩大论题的关键词是:“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A项“过分”二字属于缩小论题,将有利于本方的立论;B项是在解释和陈述理由,最后的论题还是“人性本恶”,不存在扩大和缩小论题的问题;C项两个论题涉及德国人的范围的问题,解释成“所有德国人”是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问题,即前者是泛指,后者是指每一个德国人;D项“人性本善”是说人性原本是善良的,解释成“没有人是不善的”,人是对“人性”概念的扩大,善是对“本善”概念的扩大,以利于本方的反驳。
  
  2.C【解析】多定义判断,优先看提问项,即正惩罚:①个体发出某种行为;②外部对其行为的某种反应;③该个体不愉快,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包含三个行为之间的相互引发。A项没体现出①;B项不符合②③;C项符合定义所有要点;D项不符合①③。
  
  3.D【解析】定义关键词1条件:签名;关键词2结果:激发购买欲望。A项购买在签名之前,不符合;B项捐款不符合购买意愿;C项显然与购买无关;D项中定义的两个要素“有签名”“产生购买认同感,产生购买欲望”,D项满足两个条件。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