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6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1.上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12万字以上的帛书,其中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畜牧学的重要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已从车战演变到骑兵作战,马的身价愈来愈高。传说中的相马专家是伯乐,事实上,这类专家数量众多,《吕氏春秋》就提到十个相马家,《史记》也提到“以相马立命天下”的人士,这些都可以证明古人对相马的重视。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相马技术的发展使得车战逐渐被淘汰
B.《相马经》是伯乐所撰写的相马学专著
C.相马术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动物学的发展
D.相马师这一职业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
2.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的脑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在猴子大脑里存在一种特殊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让猴子看到或听到一个动作,当它自己做这一动作时,这些细胞会兴奋。后来的研究证明,人脑中也存在这种镜像神经元,能够感受对象的害怕和愤怒、难过和恶心;复杂的感受如害羞、孤独和不受欢迎,也都能够通过镜像神经元明显地感受到。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表情或者经历过的情感状态,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让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同情”的魔力
B.何谓神经元
C.脑科学的新发现
D.“爱”的潜在根源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B.“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
C.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
D.“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A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由于已从车战演变到骑兵作战,马的身价愈来愈高”,并未提到是相马技术的发展导致车战被逐渐淘汰;B项无中生有,原文未提及《相马经》的作者;C项,原文只提到《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和畜牧学的重要文献,由此无法推出相马术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动物学的发展。故A、B、C三项均有误。由成书于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吕氏春秋》中已提到相马家可知,相马师这一职业在汉代以前已出现的说法正确。
2.A【解析】标题应能准确全面地涵盖文字的主要内容,并附有吸引眼球的特点。“何为神经元”“脑科学的新发现”既不能概括内容又缺乏针对性和特点,故排除B、C两项;文段没有体现与“爱”有关的信息,D项不正确。神经元能感受到“害怕和愤怒、难过和恶心,复杂的感受如害羞、孤独和不受欢迎”,这些情感都是能够引起人们同情心的感受,故A项“同情”的魔力更适合作为标题。
3.D【解析】标题填入题即为中心理解题的变形考查,需要在分析文段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短小精练、有吸引力。文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与专家建议两方面,共同得出“应该多看望老人”这一结论。B、D两项中的“常回家看看”对比之下更生动形象,适合作为标题,故排除A、C两项。B项为强迷惑项,虽文段末尾提及“如何入法”一事,但把握文段中心不能简单从某一分句草率判断,而是必须对文段进行宏观把握。通读文段可知,重点并非在“如何”入法,文段并未具体论述“如何”这一方式,而是对“常回家看看”的积极倡导,由此可知,这一倡导有可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D项中“或”字体现出入法的可能性,表述较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