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网购、外卖、支付宝、网络约车,到今天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短租公寓、无人超市、刷脸购物……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作技术支撑的新经济,正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共享经济和无现金社会为突出表现形式的新科技、新业态和新消费给国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与此同时,新经济、新消费“成长的烦恼”亦随之出现,不可坐视不管。
声势浩大的网络购物因虚拟化、在线化的特点,对买卖双方的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实消费活动中,一些卖家“以次充好…‘刷单炒信”的行为难禁.一些电商售后“七日退换”的服务难保,一些买家以“恶意差评”威胁商家的做法难绝,一些外卖平台“线上高大上,线下脏乱差”的现象难消……
以互联网金融为外衣的违法犯罪行为更趋隐蔽,并因其平台属性,影响面广,一旦出现风险,冲击力极强。e租宝在短期内吸引近91万人非法集资超过500亿元,其危害远超常规骗术。
共享经济概念火了之后,各路资本纷至沓来。为了抢占风口,一些企业匆忙上马,一边“讲故事”,一边“烧钱”,最终虚假泡沫破灭。
不可否认,新经济不仅便利了民众生活,更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更好地创业、创新、创富。今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透露,在去年城镇新增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率占70%左右。
但同时应看到,新经济作为新生事物,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新要求、新挑战,一些政府部门不愿管、不善管、不敢管,如今快“挤停”到马路中央的共享单车即是一例。
一方面,我们原先的立法、监管建立在传统经济之上,未能有效覆盖到新经济领域,导致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另一方面,新经济伴随着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而产生,有一套新的游戏规则,与现行的法律、制度存在不耦合处,与传统监管逻辑不完全吻合。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实践创新跑到立法、治理、监管之前,是全球各国都面临的普遍问题,新经济也概莫能外,政府要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着力提高对新经济的治理能力,及时引入现代治理模式。在此用“治理”代替“管理”的原因是,管理以政府部门为主,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治理的主体则更多元,讲究的是协同作战。在新经济治理领域,政府是其中的“主引擎”,但光靠政府管理难以真正奏效,如果实施“高压政策”,又会使新经济失去活力。
新经济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层面,对其治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对新经济要有全局认识和系统思维,不能搞“碎片化管理…‘九龙治水”。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从单纯的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针对新经济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政府要加强前瞻性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公众等各方代表各抒己见,作出符合共同利益的决断,并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
新经济建立在新技术之上,对其监管尤其要重视从技术的角度切入,从而提高政府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对新经济而言,数据是其运行的血液,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通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征信制度正在不断完善,通过技术汇聚各方面信息为企业、个人的诚信状况“画像”成为可能,从而让守信者得到激励,让失信者受到惩戒。以芝麻信用为代表的信用服务机构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征信体系,可为政府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从全球来看,中国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积累了资本、人才、技术和经验,已成为新经济的领军者。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被外国青年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正在培养全球规模最大的数字社会原住民,他们不断引领新经济、新消费。政府要帮助部分人群适应新技术、新环境,要充分保障多元选择和弱势群体的权益,防止出现“市场霸权”——在此前打车软件最火之际,就有很多老年人打不到出租车。
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对于任何新生事物,应尽量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去年7月,《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是全球范围内颁布的第一个国家级网约车法规,及时避免了新经济、新消费跑得快而治理跟不上的窘况。历史有其更替,新生事物难免与原先的制度发生冲突,但要学会看大势,要拓宽视野看待新经济,多予以包容,不能上来就“一棒打死”。所谓包容,即要容得下,所谓审慎,便是守底线,因而并不是无原则的包容,对于触碰底线的,应及时叫停。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