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建于公元前202年,有2200多年历史,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辖三县(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六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红谷滩新区和临空经济区,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17平方公里,总人口518.4万,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 是国务院首次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
自然概况
南昌位于东经115°27'-116°11',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公里,东西宽约107.6公。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
南昌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西枕梅岭西山,赣江穿城而过,两河八湖点缀其中,水域面积达到29.78%,城市绿化良好,空气质量清新,被誉为鄱湖明珠·中国水都。2015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殊荣。
全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碟子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南昌气候湿润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年平均气温17℃-17.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5.2℃。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局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5%。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日照率为40%。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251-272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适合植物、花卉生长,是营造花园城市的理想地区。
自然资源
土地耕地面积21.0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8.98万公顷,占90.2%。在有效灌溉面积中,旱涝保收面积15.57万公顷,占82.0%。
水资源全市年均产水量为66.2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61.5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为51.42亿立方米,还原水量为4. 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4.97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为7.27万千瓦,可供开发的资源为3.45万千瓦,占蕴藏量的33.7%。
森林林地面积13. 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1%,活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
矿藏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兼有燃料、矿泉水等各类矿产28种。其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8处,已发现矿点、矿化点100处,尤以建筑用砂、砖瓦粘土、饰面石材、石灰石和矿泉水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花岗岩、砂卵石储量巨大,开采历史悠久。
城市经济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是“十三五”实现开门红。2016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4.99亿元,增长9.0%;财政总收入790.8亿元,同口径增长1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2.2亿元,同口径增长11.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40.26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1.50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00亿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30.65亿美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9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2元,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
二是首位度稳中有升。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全省排位均较2015年底前移1位(2015年增速分别列全省第2、第3位),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4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分别较2015年底提高1.0、0.7、0.7、0.1个百分点(2015年在全省占比分别为20.8、18.0、20.0、27.6)。
三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收入结构持续改善,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分别达到86.5%(省口径)和79.2%,均排名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和10.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2∶53.0∶42.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7%,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9%。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4.43万元/人,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330.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
对外开放
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5%。其中,第二产业14.73亿美元,第三产业15.91亿美元,所占全市份额分别为48.07%和51.92%。2016年,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2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26.39%,外商独资企业占73.61%。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158.35亿元,增长13.84%。其中,利用省外资金项目进资765.03亿元,增长13.64%。
教育与科技
教育: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77所(不含技工学校),教职工8.8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85万人。全年招收研究生8766人,在校研究生2.47万人,毕业研究生7441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3所,招生18.32万人,在校生61.18 万人,毕业生15.2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3所,招生2.58万人,在校生8.54万人,毕业生2.93万人。普通高中77所,招生3.55万人,在校生10.3万人,毕业生3.47万人。普通初中215所,招生6.31万人,在校生18.79万人,毕业生6.41万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0%。职业高中19所,招生3861人,在校生9132人,毕业生2604人。小学672所,招生6.91万人,在校生41.24万人,毕业生6.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学校8所,特殊教育招生211人,在校生949人,毕业生197人。幼儿园859所,在园幼儿14.03万人。
科技: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4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36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4家;累计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家、重点实验室87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级技术成果90项。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6184件,专利授权量859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8.55%和36.88%。全年登记技术合同10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市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8家。
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9元,同比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532元,同比增长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42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2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60元,同比增长7.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5%。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29%,较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
名胜旅游
南昌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文化遗址600余处,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1986年,国务院命名南昌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
滕王阁位于赣江之滨,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唐初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使其在三楼中最早名扬天下,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始建于唐代,今天的滕王阁共六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在繁华的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原是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江西大旅社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领导和指挥下,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赣江市民公园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沿赣江西岸而建,呈带状分布,长达8公里。为了满足赣江行洪的需要,整个公园宽约15米至100米不等。总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公园分为赣文化长廊、滨江乐园、摩天轮、美食街等四大部分。
红谷滩秋水广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之滨,紧邻行政中心广场,与江南名楼滕王阁隔江相望,广场以喷泉为主题,总体平面呈月牙形,倚赣江而立,江岸线长1100米,最宽处为110米,总面积8.7万平方米,其中喷水池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不含旱地喷泉面积),绿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硬地广场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集旅游、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广场。
南昌之星摩天轮坐落在南昌大桥以西不远处的赣江之滨,总高160米" ,刷新了英国伦敦之眼保持的摩天轮135米高的世界记录。主体钢结构,挂有60个太空舱,舱里装有先进的电子系统:冷暖空调、液晶电视、对讲机等,可同时容纳360人左右进行参观游览。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梅湖之畔,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明清制式,四合院布局,院内古树参天,建筑与园林透着野逸苍莽,是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明末清初,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大画家——八大山人曾隐居于此,此馆就是为纪念他而修建。
象湖风景区坐落在南昌市西南角,水域面积6825亩,因形似大象而得名。是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水上运动及垂钓、宗教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综合风景区。象湖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天香园地处青山湖南大道,原名西湖园艺场,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赣派盆景基地和花卉基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鸟禽,高峰期多达32个品种、10万多羽,被称为鸟类的天堂。园内有茶艺馆、金佛堂、云泉书画室等仿古建筑。树木掩映,绿草如茵,花香满园,不愧为南昌的世外桃源。
梅岭风景区位于南昌市西郊。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四时秀色,气候宜人,是国家重点风景区,素有小庐山之称。梅岭是佛道两教圣地之一,山势峻秀,植被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小平小道地处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整个区域共分成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小平小道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小平小道既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一个集教育纪念、休闲为一体的纪念性公园。
2015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葬(墓主人为汉武帝之孙刘贺)的发掘在业内外引起轰动,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
历史沿革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池多次变迁兴废,城名数易,别名诸多,其中汉称豫章、隋唐称洪洲、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
南昌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郡、州、府均在此设治。古代南昌在青瓷器的烧造,漆器、纺织品的生产、铜器制造,以及金、银手饰的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声誉,一度是江南的冶炼、纺织、造船中心和商业都市。北宋时,是全国五大造船中心之一。
南昌钟灵毓秀。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的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西汉至清代,南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徐孺子),晋代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词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和三大医家之一的喻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等杰出人物。历代许多名士文人,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
南昌人民有反帝反封建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鸦片战争后,南昌人民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南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被誉为英雄城,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新中国的诞生给古城带来了勃勃生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昌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是突飞猛进。如今的南昌已初步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教先进、交通便利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