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西事业单位考试:江西上饶市概况

2018-04-12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江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中会涉及到江西省情、市情,下面江西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江西上饶市概况,供大家查看。
江西上饶市概况
  概况
  上饶,因鄱阳湖,被称为“鱼米之乡”;因三清山,素有“山郁珍奇”之誉;因扼闽、浙、赣、皖要冲,成为“豫章第一门户”。历来享有“富饶之洲”“信美之郡”的美誉。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纬27o48′~29o42′,东经116o13′~118o29′之间,属内陆区域。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北与本省九江市、景德镇市接壤,南依武夷山脉毗连福建省南平市,西滨鄱阳湖与省会南昌市相望。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3.68%。辖信州区、广丰区、上饶县、玉山县、横峰县、弋阳县、铅山县、德兴市、婺源县、万年县、余干县、鄱阳县12县(市、区)。2014年年底,全市户籍人口773.09万人,常住人口668.8万人。全市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4.1∶50.2∶35.7。
  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山地丘陵约占75%,平原约占14%,水面约占11%,气候温合,雨量充沛,光照足,四季分明。水陆交通便利,2014年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20164.815千米,高速公路总里程617.543千米,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6处。上饶成为全省4A级景区最多的设区市。
  区域地理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简称赣东北。介于东经116°13′~118°29′,北纬27°48′~29°42′之间。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土地面积22791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5%。东邻浙江省衢州市,位于赣东北。北毗安徽省池州市及黄山市,南隔武夷山脉与福建省南平市接壤。省内与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抚州5市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建置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分全国为36郡,境内设番县、余汗县,是为建立县级行政组织之始。东汉建安十五(210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始创境内郡级行政组织。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政区设置历经变动。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楚之地。秦设郡县制时主属九江郡(今玉山、铅山县部分属会稽郡,婺源县属鄣郡)。汉属豫章郡(玉山、铅山县归属同秦,婺源改属丹阳郡)。三国吴至隋主属鄱阳郡(南朝陈曾改名吴州,隋开皇九年曾一度改名饶州)。唐时改郡为州,乾元元年(758)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信两州(今婺源县部分属歙州,宋宣和三年歙州改为徽州)。宋时与唐朝同。元分属饶州路、信州路、徽州路及铅山州。明清时主属饶州府、广信府(婺源属徽州府)。1914年主要属豫章、浔阳道,婺源属芜湖道。1932年分属江西省第四、六行政区(婺源属安徽省第十行政区,1934年8月划归江西省)。1935年分属江西省第五、六行政区(1947年婺源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1949年5月分属赣东北行政区上饶、贵溪、鄱阳、乐平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并上饶和贵溪专区为上饶专区,并鄱阳和乐平专区为浮梁专区,主属上饶、浮梁专区,1952年9月,上饶、浮梁两专区合并为上饶专区,1953年6月,景德镇划出上饶专区,升格为江西省直辖市。1971年4月23日,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7月,鹰潭划出上饶地区,改由省直接领导,并将贵溪、余江2县划鹰潭市管辖。同时,将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管辖。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原县级上饶市改为信州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广丰县,设立上饶市广丰区,以原广丰县的行政区域为广丰区的行政区域。
  自然资源
  [地势地貌] 全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面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主要河流自东向西流入鄱阳湖。地形为南东高、北西低,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呈不同高度之带状分布于信江两侧,自北而南依次为鄣公山、怀玉山和武夷山,呈倒山字形排列。北部怀玉山脉呈北东东向蜿蜒于横峰—上饶一线,主峰灵山高达 1223.6米,南北两侧广布丘陵,南侧信江流域为狭长的丘陵盆地,西部为广袤的鄱阳湖平原。中部为信江盆地,多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 200米左右。
  [山河湖泊] 全市的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自北而南有鄣公山(西北有黄山余脉)、怀玉山、武夷山脉,构成倒山字地形地貌框架。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部分属鄱阳湖水系。信江、饶河是上饶市的主要河流,纵贯全区,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信江流域面积16890平方千米,上饶市境内流域面积12221.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7.44%;饶河主要由乐安河与昌江组成,流域总面积15428平方千米,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9.5%,饶河主流乐安河流域面积8989平方千米,昌江流域面积6222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市内矿产资源丰富,市境位于皖浙赣闽相邻区多金属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48种。矿产地500余处,已列入全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84处,其中大型矿床25处,中型矿床43处,小型矿床116处。市内矿产资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矿产种类多,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贵金属、建材非金属等矿产储量丰富。二是矿产地分布相对集中,利于规模开发。空间分布上具有北富金、银、铜,南产铜、铅、锌、煤,东聚磷、滑石、膨润土、石灰岩,中藏铌和钽的资源分布格局。三是金属矿床中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高。已回收利用的有铜矿中的金、银、硫,铅锌矿中的银等。
  [土地资源] 境内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明显。不仅有地带性土壤,也有非地带性的隐域土壤,还有人工水成土壤。经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炭质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新积土)等11种。耕地面积37.9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6.6%。林地128.6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6.4%。牧草地面积244.5公顷,占总面积的0.01%。未利用地面积14.8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5%。
  [生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乐园”。全市有种子植物近4000种,蕨类植物约420种,苔藓植物近100种,已发现的药用植物有560多种。乔木树种多达50多科属150余种,其中有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香果树、南方红豆杉、水松等树种和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黄杉、南方铁杉、白豆杉、连香树、花榈木、鹅掌楸等树种。以怀玉山、武夷山为代表的林区所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20科、272属、629种、33个变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云豹、野猪、山羊、羚羊、刺猬、穿山甲、猕猴、蝮蛇、梅花鹿、熊、石鸡等等。境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200余种,两栖爬行类1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黄喉躁鹛、中华秋沙鸭、黄腹角稚、短尾猴等20多种。
  气候特点
  上饶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的特点。全市全年平均气温为16.7~18.3℃,年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4.6~5.9℃,极端最低气温为-14.3℃(余干县1991年12月29日);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0~30.0℃,极端最高气温为43.3℃(玉山县1953年8月10日)。2003年夏是上饶市境内50年来最热的一年,7、8月份全市有4个县(铅山、上饶、广丰、弋阳)出现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1℃、42.0℃、41.4℃、41.4℃,突破历史极端记录。还有3个县极端最高气温和历史极值持平。全市无霜期为251~274天。年日照时数为1780~2100小时之间,占可照时数的40~47%。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850毫米,属降水较多地区。1998年达2619毫米。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以怀玉山区各县降水量为最大,年降水量都在1800毫米左右;湖滨地区的余干为最少。
  经济社会
  2014年,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发展升级主旋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打基础、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综合】
  2014年,上饶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50亿元大关,达到155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79.0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552.8亿元,增长10.0%。全市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4.8∶51.0∶34.2调整为14.1:50.2:35.7。人均水平进一步提高,按平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221元,达到3780美元,比上年增加379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08.7亿元,可比增长10.3%,占GDP的比重达65.1%。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年财政总收入262.6亿元,增长13.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4.2亿元,增长18.1%。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达到76%。县域经济整体推进。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超过10亿元,广丰县、德兴市财政总收入超30亿元,上饶县财政总收入超20亿元。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3%,涨幅低于上年0.4个百分点,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五升一跌二平”态势,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3%、2.8%、1.2%、6.2%和2.7%;烟酒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同比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6%。
  【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7.94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4.51%。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畜禽、渔业等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97.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4.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1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5.3千公顷。油料产量19.3万吨,增产1.34%。  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增长,达350.3万吨,增长1.4%。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6万吨,下降1.8%。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增至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至108家,市级龙头企业增至26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5.5亿元,增长5.7%,带动农户121.8万户,促进农民增收29.7亿元。农业现代化经营形式继续优化。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61家,总数达到5620家。农业生产区域化取得重要成果。全力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
  【工业】
  工业主导地位继续加强。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50亿元,达到653.00亿元,增长12.1%。四大主导产业增势强劲。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0.43亿元,同比增长11.69%,占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达到70.51%。机电光学和新型建材增幅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20.71%和17.22%。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服装为7151.9万件,增长4.2%;发电量为74.9万千瓦时,增长3.1%;十种有色金属为23.3吨,增长38.9%。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93.78%,比上年提高10.68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13.31亿元,增长8.00%;实现利税375.99亿元,增长16.60%,其中利润230.63亿元,增长20.0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税总额增长537.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55.7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03.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4.00%。园区经济集聚效应突显。实际开发面积达到91.27平方公里,增长3.87%,实际开发面积全省第二。已投产企业达967户,同比增加9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1.00亿元,总量排全省第六位,增长7.08%,实现利税369.53亿元,安置就业人员20.57万人,分别增长16.35%和6.79%。
  【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2亿元,增长13.0%。按所在地分,城市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91.5亿元,增长12.9%;农村市场需求有所增长,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56.7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121.1亿元,增长8.9%;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65.7亿元,增长14.9%;住宿业完成零售额10.0亿元,增长9.1%;餐饮业完成零售额51.5亿元,增长10.2%。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2个,商品总成交额270.0亿元,增长36.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农家店31家,上规模的配送中心1家。
  全力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了全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项目,开工建设了万达广场、万里时代、星河国际等一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和万年国际珍珠城、鄱阳湖生态水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403620万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360692万美元,增长18%;进口42928万美元,增长219%。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外贸流通企业出口20.62亿美元,增长4.3%;生产企业出口15.45亿美元,增长44%;三资企业出口6.16亿美元,增长239%。出口商品情况:纺织服装产品出口5.64亿美元,增长2.2%;农副产品1.88亿美元,增长54%;机电、高新技术产品7.1亿美元,增长29%。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个。实际使用外资8.3912亿美元,增长10.8%。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5.6038亿美元,下降9.32%;第三产业2.2814亿美元,增长335.88%。实际引进5000万以上省外工业项目资金438.29亿元,增长18.37%。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251个,合同引资亿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165个。
  【旅游】
  旅游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婺源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三清山获评第二批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上饶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婺源篁岭、婺源严田、德兴大茅山、万年神农源、婺源五龙源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6处,上饶成为全省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设区市。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4处。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达到70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29.95%,旅游综合收入572.66亿元,增长32.08%;门票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25.2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5.31万人次,同比增长39.9%,旅游外汇收入1.83亿美元,增长41.5%。
  【金融和保险】
  现代金融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90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1.1亿元,增长14.48%。其中,单位存款590.5亿元,增长12.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40.9亿元,增长15.9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9.2亿元,增长22.8%。其中,短期贷款569.5亿元,增长18.89%;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44.6亿元,增长28.33%。
  2014年新增保险机构26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5.12亿元,增长17%;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36.5%。
  旅游简介
  上饶风光旖旎、婉约秀丽,红蓝古绿四色齐全,王安石称赞这里“山水有精神”。东部屹立着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有着“天下无双福地,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西部镶嵌着中国面积最大、水质最好的淡水湖——鄱阳湖,南部有武夷山主峰、华东第一高峰——黄岗山,北部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中部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龟峰,拥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