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作答中,很多考生对贯彻执行题目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它不像归纳概括考察的能力较为单一,又不像综合分析考察的逻辑较为固定,不论是格式,还是要点的逻辑,考察都相对灵活,所以考生们难以掌握其中规律。而通过对不少贯彻执行题目的总结梳理来看,还是有“迹”可循的。那么,拿到一道贯彻执行题目,如何才能通过审题迅速把握其中规律呢?专家在此分两种情况供大家参考:
题干或要求直接告知作答对象:直接审清题意,依据已知的作答对象找点即可。
比如以下例题中,虽然文种为建议书,但是题干已经告知要写的是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直接回材料寻找理由和做法即可。
例:“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根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题干要求未告知作答对象:先总结材料大意,判断各部分内容的要点类型(问题或影响或原因等),再按照一定逻辑(比如总分总、总分等)组织要点即可。
比如下面题目中,审题只能得知找和国外城市水系建设相关的内容,但是具体答什么不得而知。而通过梳理这道题的材料发现,材料围绕国外水系建设就论述了建设的理念和管理经验,所以直接提炼理念和经验这两类要点即可。
例:假如你是随团秘书,请根据“给定资料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15分)
要求:(1)提炼准确,归纳合理;(2)层次分明,分条表述;(3)不超过350字。
由此可见,通过审题来确立贯彻执行的作答思路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了考生们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所以,专家建议大家只要勤加练习,把握好审题这两种情况,一定可以在贯彻执行题目有所突破,从而在考场上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