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词组、新句式和“新语体”大量疯长,犹如春风野草,对传统汉语构成犀利的挑战。但绝大多数新鲜出炉的“语言事物”,缺乏足够的阳寿,只是一些_________的泡沫。它们在互联网上喧嚣数日或数月,而后便_________,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虚无缥缈 无人问津
B.昙花一现 渺无踪迹
C.转瞬即逝 销声匿迹
D.稍纵即逝 无影无踪
2.
人是一种在本能与理想、欲望与价值的冲突中求取_________的动物,本能与欲望是_________的,理想与价值则是主观建构的。人正是在建构理想与价值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人的。和平、友爱、宽恕、协作的伦理思想和价值理想就是由人类_________建构起来的。这一理想就是所谓文明的核心,它已经不同程度地内化为人的基本素质。
A.平均 生而知之 祖祖辈辈
B.平衡 与生俱来 世世代代
C.平均 世代相传 祖祖辈辈
D.平衡 从天而降 世世代代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吾平生未尝以吾志语汝,是吾不是处:_________语之,_________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死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志,_________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_________ 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A.然,惟,故而,遂
B.然,又,所以,卒
C.然,惟,所以,卒
D.既,又,故而,遂
4.
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需要我们对文明的进步进行持续不断的理性思索,需要我们把一切具有历史进步价值的因素从_________的生活现实中提炼出来,让它们从被_________的状态中呈现出来,并通过理论的整合,使它们成为_________文明进程的方法、尺度和标准,防止人类文明毁于浅近的功利行为和邪恶的政治目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A.浩如烟海 隐藏 启发
B.盘根错节 消失 引导
C.变化万端 消逝 指导
D.扑朔迷离 遮蔽 引领
5.
与物质财富相比,人的精神财富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存在,一个人所拥有的精神财富的多少,另人只能凭_________知道。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量 相处
B.无限 想象
C.无比 接触
D.无形 感觉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C
解析:
从第一空前面的“缺乏足够的阳寿”和后面的“泡沫”可知,第一空应填入表示“短暂”的成语,“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昙花一现”多指美好的事物,而“稍纵即逝”多形容时间或机会,“转瞬即逝”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符合语义,所以将答案锁定在C项,代入第二空,语境合适。因此本题选C。
2.答案: B
解析:
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
平均是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平衡是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题干“本能”与“理想”、“欲望”与“价值”的冲突之间只能取得“平衡”,这些矛盾不可能融合再重新分配。所以排除A、C项。第二空,辨析“与生俱来”和“从天而降”,显然“本能与欲望”不是从天而降的,排除D。
第三空“祖祖辈辈”和“世世代代”都表示时间的更迭,但世世代代侧重的时间跨度更大,以年代为单位,更为久远,更适合“伦理思想和价值理想”这样宏大的主体。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
本段文字出自于林觉民的《与妻书》。第一句话的意思为“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 告诉你, 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根据文意,横线前后的句子应该是转折关系。“然”意为“然而”,表示转折;“既”表示顺承关系。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应选择“然”。
文中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惟恐”意为“只怕,就怕”,“又”表示程度加深,使作者不愿让妻子担心自己的心情表达得更为强烈。第二个横线处填“又”更为恰当。
“故而”与“所以”同义,表示因果关系。“遂”译为“于是、就”,“卒”为副词,译为“终究”,填入横线处使文意更加通畅。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成语混合辨析题。“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符合文意。“盘根错节”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也比喻旧势力根深蒂固,不易清除。 “变化万端”强调变化多种多样。“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文段开篇暗示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强调要从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提取进步的东西,侧重表达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辨析事情对错真相的能力,故第一个空处恰当的是“扑朔迷离”或者“盘根错节”。进步的历史因素没有消失,只是有待于我们发现,故第二个空应填“遮蔽”。“引导”一般指带领、使跟随或者启发领导之意,与“文明进程”搭配不合理,所以最后一个空应填“引领”。
故答案为D。
5.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一个空。后面的“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存在”是对前一句的同义阐释,“它”与“精神财富”对应,“看不见”与第一空对应,因此第一个空的词应表示“看不见”,选项中只有D项中的“无形”符合这一含义,再将“感觉”代入第二空,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