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观阐述式
确定题干在问什么,明确话题后,客观的表明自己的想法,如“对于闪辞这一现象,我们不应忙下结论,要理性看待,做好必要的引导。”。
2.抒发情感式
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观点的表述中,继而引起考官的共鸣,如“闪辞原本是种个人行为,我们应该尊重,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在短期内离职,那么还是很令人担忧的。”,这里的担忧就代表是一种情感式的体现。
这种方式不仅仅要求考生能够快速找到能准确描述自己想法的情感类词语,更需要考生在作答中用符合情感所代表的语气将其表述出来。
3.自我带入式
该种表述属于提升语言本身交流感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像聊天一样自然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如“在我前一份工作中,确实遇到了题干中所述的闪辞现象,近两年,很多单位的新人来了不到半年,甚至实习期还没过,便草草离职,我认为,这一问题确实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这种方式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或者自己的经历、或者身边人的经历等,通过自我带入式的表态能够更好的让考官在短期内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也能严防表态套路化的问题。
4.重点强调式
如果考生的分析速度比较快,能快速的确定自己接下来的分析重点的话,则可以在表态中进行强调。如作答的分析中将以危害作为重点时,那么表态过程可表述为“95后的闪辞行为虽然看似自主选择,但是其对单位甚至社会带来的影响绝不可小觑,还需理性规划。”。当然,实际作答中,可根据题干情况或个人分析能力,选择不同的要素作为分析重点,并突出表述在观点呈现当中。
5.背景介绍式/数据引入式
将自己所知的一些背景信息或数据信息运用到观点的表述中,以体现对于题干话题的认知深度。如“该调查数据来源于LinkedIn全球职场社交平台于2018年8月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关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的调查,相比于70后的51个月、80后的43个月和90后的19个月,95后的7个月确实让很多人大为吃惊,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并做出必要的引导。”
“背景介绍式”相比更具有普适性,“数据引入式”需要看具体的题目,这两种方式对于考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知道题干背后的相关信息,甚至对于来源文章能够有所了解,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以及较好的记忆力方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