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据报道,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但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两旺与电池回收产业的乱象频仍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症结引人深思。
【观点聚焦】
电池回收是一个巨大市场,经过科学处理的退役电池,还有一定储电能力的可以用于基站“备电”、电网“储能”;“油尽灯枯”的可以实现钴、锂、镍等贵金属的再资源化。
新能源车节约能源,有益于环保,而新能源车的废旧电池流入“黑市”,却会对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不能让退役电池非法回收将推广新能源车带来的环保利好变成了“环境损害”,从而破坏了推广新能源车所带来的环保成果。
当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电池回收市场,正在让这座“矿山”变为“火山”。而究其症结,正在于监管的缺位。电池回收涉及评估体系、回收网络、交易平台、奖惩机制等环节,同时关涉环保、市场、税务等诸多部门,每一个细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目前的诸多政策都是指导性意见,对于非正规的渠道缺乏强制性、震慑力。可以说,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亟待全产业链的查缺补漏。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刻不容缓。从车企、电池企业、回收企业、物流企业等相关各方,要能协同联动,建立健全高效的电池回收体系。同时,对于回收退役电池的“黑市”,也要加大打击力度。还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消费者意识到电池回收的好处,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要确保退役电池能够进入正规渠道回收,才能变废为宝,变害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