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学习中,考生常见的文章布局就是“五段三分”,即首段统领、三分论论证、末段小结回扣。实际上这就是考生在写文章时的逻辑性体现,也是考生在阐述自身观点时的内在节奏表达。在面试的考试中,虽然不能像笔试卷子一样直接看出来是否排版合理、逻辑清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两种方式向考官传输我们答题的逻辑。
第一种是思维的内在逻辑:我们都知道面试题目因考察要素不同可以分为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不同的能力考察会有大概的思维逻辑,俗称答题思路。虽然每个机构、每个单位对于题型的分类有所区别,可是大致上思路是不会偏差的。所以,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只需要认真听课、仔细做笔记,老师都会把答题思路进行引导教学。
第二种是语言的外在表达:如何能够让考官直接听出我们的逻辑性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逻辑词。无论是第一、第二、第三,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逻辑词的使用可以让考官听清楚我们的条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答题内容的分条罗列。这样的方式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我们的答题内容呈现出“一大段”“一大篇”的臃肿问题。
第三,阳春白雪等于下里巴人。
我们在学习申论时,为了能够增加写作的文字功底,我们除了要以考试材料所倾向表达的核心主题为主,还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去记忆大量的时政素材。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会使得我们的文章写出来更加的具有高大上的感觉,也使得我们的文字水平会更上一层楼。俗称阳春白雪式的文章。但是,面试恰恰相反。
面试在答题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会涉及到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求,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长篇大论的去传输形式主义、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达,而应该结合实际去具体阐述分析,使得我们的答案更加具体、针对、有效。
这样的表达标准并不是说我们在面试答题中就不需要用一些高大上的词汇。实则不然,对于一些时事热点、政治热词、讲话精神我们仍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的面试结果更加具有“政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