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据报道,早在2017年底,我国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959个。然而,一方面,一些功能齐全的视障阅览室遭遇闲置,馆藏千余册盲文书“零借阅”;另一方面,特教师生却长期面临“等盲文教材来、缺盲文习题”的困境。
【提出观点】
视障阅览室不能成为象征性的摆设,而应让其发挥作用,为视障读者开展无障碍服务,让他们能平等自由地享受社会文明成果,使其真正成为视障人士的精神家园。
【原因分析】
扶弱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残疾人的关爱与扶助,彰显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残疾人生活的改善,地位的提升,尊严、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昭示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强大实力与光明前景。
视力残疾人由于视觉障碍,获取信息困难,需要借助听觉、触觉加以辅助,因为视障人士在信息化工具使用能力、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019年施行的《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对省、地、县设立视障阅览室的面积、座席指标、阅览设备、文献资源均有明确规定,其中还对其工作人员提出要求,需要掌握盲文基础知识,熟悉使用阅览设备,具备为视障人士服务的技能。
本是服务视障人士的视障阅览室,却不见服务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由于图书馆本身就存在人手紧张的问题,一些视障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基本属于兼职状态。试想,视障读者来到陌生地,如果不熟悉相关辅助设施,也没有专人指导,恐怕很难坐得住、留下来。所以,相关标准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参考对策】
1、提高视障阅览室的利用率,图书馆的管理者可与残联、特殊教育等机构沟通联系,从而深入了解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针对性地采购一些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盲文书籍,吸引视障读者走进来,常进来。
2、图书馆也可以走出去,开展线下活动,真正将视障阅览室开到视障人士的身边。“主动出击”,盘活资源,开展个性化服务,以获得视障人士的认同。